脚踏实地登攀,才能会当凌绝顶。
刚上任时,潘柱升就立下四不承诺:不在村里租一寸土地,不在村里办一个企业,不在村里拿一分钱工资,不在村委会安排一个亲戚。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叠加发展文旅产业,让村集体土地和物业资源不断提质增效,集约发展充分体现。
潘柱升认为,农村干部不能老是靠行政命令去管理,必须用人格魅力,最重要的一点是以身作则。紫南村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调研现场紫南村:不是城市,胜似城市宽敞整洁的马路、标准齐全的文娱设施、葱郁整齐的景观树、波光粼粼的湖面……居民楼和办公楼坐落其间,如今的紫南村已经是中国最美村镇,景色宜人,环境宜居宜业。紫南村的发展经验宝贵之处不仅在于其取得的一系列显眼的成绩,更在于它过去的落后。他不断地走访村民,了解实情。
因村内种种矛盾,村民集体到相关部门多次信访紫南村的治理难题并非个案。奎罗斯认为,在中国的推动及各方共同努力下,金砖国家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教授安东尼奥·奎罗斯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近期多家国际机构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充分彰显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保持韧性与活力的关键。奎罗斯说,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然脆弱。
奎罗斯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同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合作机制不断加强,助力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深化互联互通。
奎罗斯表示,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消费市场。在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代,中国携手各方推动全球发展事业重回正轨,在减贫、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付出了巨大努力,展现出负责任大国担当。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方承诺在联合国框架内开放国际合作,为人类太空探索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始终致力于推进国际公平正义,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正能量。
中国还与其他成员国一道积极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让这一全球最大自贸区安排释放更大红利……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多边合作,为全球应对共同挑战提供可行方案与路径。10年来,中方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为全球经济活动提供动力积极打造多元合作和知识分享平台北京百湾家园公租房项目、广州沙面历史文化街区项目、重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大会期间,联合国人居署与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世界城市日十周年主题展。
采取多边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人居大会是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最高管理机构,也是全球有关可持续人类居住和城镇化的最高决策机构。(本报内罗毕6月11日电)。
《上海手册》收集整理了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实践案例,为各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代理区域代表布鲁诺·德肯表示,尽管全世界正加速城市化,但至2020年仍有超过40%的世界总人口生活在农村。在本届大会开幕式上,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迈穆娜·穆赫德·谢里夫表示,当今世界正面临多重危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进一步加剧国家与地区间的不平等,全球约有30亿人面临住房短缺问题。该报告最吸引我的是,它很好地把节能减排与乡村振兴联系在一起,这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大会期间,还举办了以打造多元合作和知识分享平台,推动城市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题的边会,重点介绍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上海应用指数(上海指数)、《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等。联合国人居署城市规划与设计部主任萨尔瓦托雷·丰达罗说:中国为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正在为世界开辟新道路。
大会通过了10项决议、5项程序性决定和一项部长级宣言,涵盖智慧城市建设、非正规住区和贫民窟改造、加强城市化与气候变化适应力的联系、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基础设施、建立人类住区复原力框架等内容。肯尼亚土地、房屋和城市发展部官员萨拉·马萨基表示,以中企承建的肯尼亚内罗毕快速路项目为例,它助力改善当地交通拥堵状况、减少车辆油耗和尾气排放,体现了绿色低碳理念。
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大会全体会议发言中表示,应对全球性危机挑战,建设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城市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马来西亚地方政府发展部部长倪可敏说,中国打造的多元合作和知识分享平台便于世界各国交流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有助于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来自137个国家和地区的3416名代表出席大会,另有1000名代表线上参会。他呼吁各方携手实现可持续的城市未来,建设和平、繁荣和健康的世界。
中国支持的上海指数和《上海手册》等工具为渴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城市提供了参考工具。我们必须要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设想的未来而奋斗。联合国人居署为此已将适足住房、气候适应、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更好的城市危机管理列为工作优先事项。如何在碳减排的同时保障能源安全并实现经济增长,中国多年来取得的成就给出了答案。
要改变这一切,城市将是关键的战场,同时需要恢复活力和更具包容性的多边主义帮助城市发挥作用。大会审查了《新城市议程》《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执行进展,审议世界城市论坛报告,展开会议特别主题对话,并讨论人居署新一期战略计划。
联合国人居署希望与各国共同借助上述平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舟山市定海区乡村振兴和净零碳发展的案例可为其他沿海和岛屿地区的乡村发展带来宝贵经验。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视频致辞中说,203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已经过半,但全球仍然危机四伏,不平等正在加剧,全球气温上升带来灾难性影响,新冠疫情阻碍减贫进程等。为乡村振兴和低碳发展带来宝贵经验在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上,联合国人居署与中国同济大学联合发布了《净零碳乡村规划指南——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报告,提出净零碳小镇建设的十项原则,从建筑节能、交通布局、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和废弃物循环、碳排放、绿色就业和生态教育等角度,对建设净零碳小镇提出指导方案。
很多代表表示,中方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期待与中国加强相关领域合作。该报告由同济大学伍江、王信研究团队历时3年完成。大会主题为通过包容和有效的多边主义实现可持续的城市未来:在全球危机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关注普及可负担住房、城市气候行动、城市危机应对、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与多层次治理、财政与繁荣等议题。为尽快实现各国宣布的碳中和目标,必须重视为农村地区找到净零碳路径。
第二届联合国人居大会6月5日至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联合国人居大会每4年召开一届,首届大会于2019年5月在内罗毕召开。
与会代表纷纷呼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展览通过公共产品和合作成果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展示了世界城市日平台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上海指数旨在对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绩效水平进行科学诊断和趋势研判,目前该指数在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城市旗舰项目的20多个全球城市开展试点应用。本届大会期间,联合国人居署与同济大学再度联合发布《净零碳目标下的舟山市定海区乡村振兴实践》研究报告,推介乡村振兴与碳中和领域的中国经验。